瘟疫蔓延时的灵修小品(四)

文:张文光

经文:《提摩太后书》1章7节: “因为 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Photo by Lam Been Koon

《提摩太后书》是保罗写给他的年轻门生提摩太的一封书信。这封信情词恳切,亲昵。他把提摩太称为”亲爱的儿子“ (1章2节),并说他昼夜为他祈祷,切切的想见他(1:4)。保罗说他是“照着在耶稣基督里生命的应许” (1章1节),写了这封劝勉鼓励的信给提摩太。保罗相信在耶稣里是有生命的;这也是神应许给信徒的。他进而提醒提摩太必须将神所赐的“恩赐” (gift)重新“如火挑旺起来” (重新烧旺也 – rekindle the gift of God),同时提醒他神所赐予他的不是胆怯的心,而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1章6到7节)。和合本翻译为”心”,但在英文《圣经》用的字眼是spirit,有些解经家说这个spirit 应该是大写S的,即Spirit, 圣灵也。保罗说神所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灵,而是有能力,有爱与审慎的灵。如果我们参考英文的翻译,就更清楚: “…for God did not give us a spirit of cowardice, but rather a spirit of power and love and of self-discipline”。保罗接着鼓励提摩太不要羞于给主耶稣做见证。很显然,他勉励提摩太不同害怕,相反的要放胆,但同时保持“审慎”的态度,传扬福音。再次让我们看到保罗是多么有智慧:他的教导一向来都是相当持平(balanced),不偏激的:一方面他劝导提摩太要有胆量,能力为主作见证,另一方面他也提醒提摩太要有“审慎”的态度。在为主传福音的工作上,必须要胆识能力,但勇敢不表示莽撞,胆量与审慎必须并行。

政府昨晚宣布MCO再次展延两个星期。可能对一些人是带来不便与更多的挑战。但让我们将不安的心沉静下来,继续留在家中,一起抗疫。也切切祈求神尽快遏制病毒的蔓延。这段时间多出来许多的时刻,是与神亲近,见证主爱的好契机。希望大家在家中有固定的读经、灵修、祷告与思想神的话,借着打电话、社交媒体来传福音。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不要太过胆怯惧怕,相反的要培养心灵的能量,仁爱与谨守的心,  因为这是神给我们的。经文清楚告诉我们,神所给予我们的是”a spirit of power and of love and of self-discipline”。这几样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境,挑战时,是不可缺少的。我个人也相信这些素质不只是天生的素质,更多是圣灵的“果子” (fruit of the Holy Spirit)。《使徒行传》第1章第8节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当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所以能力,尤其是传福音,活出主爱的能力是圣灵所赐的。另外一段经文,《加拉太书》第5章22节也是我们熟悉不过的:“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任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等品格或属灵的素质也是圣灵产生的。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1章第7节提到的,刚好是《加拉太书》所提到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果子,即“仁爱”和“节制”。

我们必须亲近神,倚靠圣灵,顺服圣灵的引领,才能培养这些素质与品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2020年4月24日

神已经回应我们对新冠肺炎的哀述一驳N.T. 赖特

【注: 以下文章是伍锦荣博士(Dr Ng Kam Weng)近期发表在Kairos之网站 Krisis & Praxis 的文章,“God Has Answered our Coronavirus Lament. Contra NT Wright” 的翻译。文章反驳NT Wright的看法,并指出基督徒必须从基督教的末世论与救恩论来讨论苦难的问题,包括现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征得伍博士的同意,我将它翻译出来,以飨阅读中文的读者。谨此向伍博士致以谢意。英文原文可以在这个连线读到: 𝐆𝐨𝐝 𝐇𝐚𝐬 𝐀𝐧𝐬𝐰𝐞𝐫𝐞𝐝 𝐨𝐮𝐫 𝐂𝐨𝐫𝐨𝐧𝐚𝐯𝐢𝐫𝐮𝐬 𝐋𝐚𝐦𝐞𝐧𝐭. 𝐂𝐨𝐧𝐭𝐫𝐚. 𝐍.𝐓. 𝐖𝐫𝐢𝐠𝐡𝐭 –

文:伍锦荣博士

翻译:张文光

N.T. 赖特(N.T. Wright))发表在2020年3月29日刊之《时代周刊》的文章的题目,是令人震惊与富有挑衅的:《基督教对新型肺炎没有答案,也不应有答案》(后称"赖文")。

我们可以对赖文如此总结一下:没有解释,不管是理性的或感情上的,都没有解释;我们不应该理性化或灵意化我们的苦难,尤其是在一个"我们只能劝告大家毫无盼望地等候"的时刻。更好的作法是悲伤(grieve)或哀述(lament)。因为哀述提醒我们神也因为祂的子民背叛祂,心中悲痛,发出哀述。赖氏总结道:"解释现在所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并不是基督教的职责(vocation)。其实,基督教的职责是自承无法解释,相反地,只需哀述。"

Photo by Lam Been Koon

哀诉?没有任何解释,没有任何理由,就只能哀诉?这不是有点像在残酷多舛命运前,实践希腊悲剧式的宣泄。这不是感情泛滥与罗马斯多葛主义的混合品?如果是这样,又何必哭诉哀叹?为什么不就认命,接受命运?可能回教徒的做法是对的,耸耸肩,大喊说:一切都是命定(takdir), 然后继续生活。

可惜的是,缼少一个能解释我们为什么面对苦难的理由,及如何应对的一致性方案,我们的哀述大有可能只是绝望的表达。我们会因为和毫无意义的状况与毫无意义的苦难的搏斗而陷入沮喪。赖氏说得对,《诗篇》及先知文学中的哀歌,让我们确定,神是理解我们的痛苦,同情我们的苦境的。但,《圣经》中的神,肯定也向祂的子民保证,祂不是一个善变的神,祂要从邪恶中带来良善,因为祂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圣经》较完整地教导我们,神不只是同情我们,祂其实做了更多的事情一一祂做了能终结苦难的事。透过基督,神处理了苦难背后的缘由;开启了救恩的工作,最终结束所有的苦难。

用神学的说话来讲解,我们只能透过基督教的末世论与救恩论,才能为现在所面对的苦难,说出一个理由,並体验盼望。换言之,因苦难而来的痛苦,只能在我们体认罪的原因(即人的犯罪与受造界的堕落),以及罪的解决方案(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我们的罪与苦难)而得以减轻。正因为我们对已经复活的基督的信心,我们才能经历真正的盼望(而不是赖氏所说"窘迫”的盼望);而复活确保神已经决定性地解决了罪的权势,及罪的后果,并让我们经借圣灵的更新,在今世经历神新的创造。赖氏在其他地方,不也论述了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得胜,成了"得胜的基督"(Christ Victor) ,因此,基督徒能等待受造界最终的修复的看法吗?

Photo by Lam Been Koon

 

无可否认,基督徒会继续经历很难用简单的说法来解释的苦难;很多时候,公义的人与不公义的人一起经历苦难,因为神使日头照义人也照歹人;祂允许癌症与新冠肺炎袭击王子与乞丐 ,信徒与非信徒。祸哉那些糟透的、随意给出陈旧的答案,尝试安慰人的人。在这黑暗时刻,重要的是我们站在受苦的朋友傍边,给予他们同情与认同,实际的帮助等。虽然如此,我们因生命中种种经历所带来的沮丧,我们所给予朋友的同情及认同,必须以有根据的神学信念,或属灵的确据为基础,而这基础也是建立在一位对我们存良善护理的神的根基上 。

当然我们也必须警戒一些基督徒,他们喜欢随意给哪些正面对因苦难而来的生活沮丧的人,一些不假思索的答案。有时侯,一些义人,因为一些似乎不该遭遇的苦难,而的确找不到终极答案。我们也承认赖氏所引述的哀歌,不能为苦难带来理性的答案,但说哀歌没有提供答案,並不表示就完全没有答案,神已经在《约伯记》与《传道书》里提供许多的洞见,最终神在新约对苦难问题提出了终极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苦难的答案,不是在哀述,而是在于一个我们把哀述带到祂面前的神。在《圣经》中,哀述或哀歌,是一种叫信徒把他们的难处与困惑带到神跟前的邀请;在神面前他们甚至可以埋怨,质疑神的公义。但哀述不是我们向神表达我们的失望挫败,或怀疑神的时刻;而是我们来到神面前,与我们的疑惑,失望交锋的时刻。许多经过这个黑暗巷子的圣哲,都能见证在神跟前:

在最黑暗的时刻,

最小的炬火就是光明。

或许赖氏避开这些基督教神学论述(他用"愚蠢的臆测“,"令人起疑的臆测"的字眼来形容),是因为他的文章是写给普罗大众的媒体。但我有点怀疑,这是赖氏的一贯作风,喜欢挑起争论。还记得他借他的圣经神学的新亮光,而摧毁基督教对天堂与地狱,以及基督徒盼望的高峰的传统教导,而沾沾自喜吗?无论如何,赖氏最终得出的是一种被截短的末世论,这种末世论无法为苦难提出答案,也无法提供基督教完整的盼望。

或许赖氏是想接触《时代周刊》的非信徒,他们可能会心仪他流利的说词,可惜的是,虽然很努力,我想许多人会对他对苦难的微弱回应嗤之以鼻。一些非信徒可能会为基督徒表示一点敬意,因为那些勇敢的基督徒,在苦难中,明知没有答案,还继续哀述,只因他们假设神同情他们。但是如果基督教无法为苦难提供理性的解释,非信徒会认为这种哀述只是将沉溺的人的一根水草。

赖氏将"希望"建立在“哀述”(lament)上,而不是基督教健全的末世论(这种末世论是神对罪与救恩的伟大故事)的这种尝试,可能带来暂时的心理慰藉,但这种慰藉将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即无意义的苦难所压垮。在这个过程中,基督徒会发现他们的盼望被偷了,像保罗所说的:“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哥林多前书15章19节)

2020年4月4日

瘟疫蔓延时的灵修小品 (三)

文:张文光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马可福音》5:34 和合本《圣经》)

攀缘植物,离开了依附的篱笆还能生存吗?摄影:蓝炳焜

刘长老传出来Celine Dion与Josh Groban 合唱的这首《The Prayer》是我第一次听到,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句:”给我们信心,使我们能安全”(Give us faith so that we will be safe)。视频的华文字幕将safe翻译为“平安”;这也没错。我也有点怀疑英文原文的用词当是“saved”?Saved 有得救的意思。无论如何,“平安”,“安全”,“得救”都是属于同一个范畴的词汇,是好事,是凶恶事情的反面。以上《马可福音》中耶稣的话,告诉了我们的是对耶稣的信心救了哪个患疾病的女人,提醒我们在充满许多未知数的境况下,唯有对耶稣的信心能救我们。上个星期吧,读到一则新闻:一个被怀疑患上新冠肺炎的中年人,因为有一些症状,在沙登( Serdang) 医院做了检验,留院观察;在等待检验报告出炉,一时想不开自杀了。但反讽的是,检验报告出来发现他其实并没有受感染。他的过世,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的确恐慌,失望,沮丧是致命的,但是对基督的信心却能把绝境,变成奇迹。对耶稣的信心带来今生以及永恒的生命。如果你因为这个全所未见的瘟疫而忧心忡忡,记得了:要重拾对耶稣基督的信心。

2020年4月3日

 

瘟疫蔓延时的灵修小品(二)

文:张文光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马太福音》 4:3-4, 和合本)

绚丽的花朵生命虽然短暂,然而神仍让它们光彩夺目。摄影:蓝炳焜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选了《马太福音》第4章3-4节,主要是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时候,我们都有点神经质:非常注意身体健康,注意洗手,卫生;到处找口罩;注意提高免疫力;不敢触摸一些东西的表面等。我们都害怕感染病毒。这都没错,也是负责任的做法。但是这段经文揭示了一个很深的真理:人除了肉体,也有灵性层面。我们非常在意身体健康,但有没有注意灵性的健康?我们活着必须也要有神的话语。物质的食物,东西(如金钱)固然重要,但我们不是“单靠食物“,我们“乃是“要靠神口里所出的每一句话。在这段时间,让我们立志多读,多理解,并多实践神的话。而新约让我们看到耶稣就是神的“话” (或“道”;大写的Word)。求神使我们追随耶稣,更新、复兴我们的生命。

瘟疫蔓延时的灵修小品(一)

文:张文光

【注: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泛滥,政府在2020年3月18日开始实施“行动限制令” (Movement Control Order,MCO),在这段时间,国人多不能出门,需留在家中,实践所谓的“social distancing”。我从3月30日开始每天早晨,通过whats app 发送给长老会原道堂吉隆坡教会(早堂)的会友一则灵修小品。希望能用神的话语来安慰,鼓励他们。个人觉得这是属灵领袖的责任,在非常的时刻,当用神的话语来引导会友。3月30日与31日的灵修短文稍加扩充,成为之前上载的两篇博文:《疫情蔓延读《哀歌》与《得享安息》。以下是4月1日开始的短文。】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诗篇》 103:3-4, 和合本)

《诗篇》103篇3至4节提醒了我们:我们的一切罪已经得到赦免;在新约中保罗也说:“过犯不如恩赐”,“定罪不如恩赐” (《罗马书》5章15-16节)。这“恩赐”或“礼物”(gift)是耶稣基督自愿舍身流血,钉在十字架所成就的。也是人间最贵重宏大的礼物。信了主的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份礼物。

Photo by Lam Been Koon

在面对各种的问题、烦恼、忧虑时,不可忘记的是我们都是蒙恩典,蒙神所爱的的。当我们想到“冠冕”,我们就想到地位权力;但经文强调神以“仁爱与慈悲“为我们的冠冕。在疫情蔓延的日子,或者在接受医治时,我们要的不再是权力,地位,金钱,而是神的慈爱怜悯。而神应许,也乐意给我们他的厚爱。

2020年4月1日

得享安息

文:张文光

《马太福音》第11章28到30节是稍微对基督教有点认识的人都很熟悉的一段经文。在许多布道会中,讲员都喜欢引用这句,来劝勉非基督徒信耶稣。这段话是耶稣所说的,经文如此说道: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神领我们到可安歇的水边。摄影:蓝炳焜

刚成为基督徒时,初读这段经文,有点惊讶,得安息得平安不是靠自己操练清心寡欲,安顿自己的心,或寻找心灵辅导吗,而竟然是来到一个人面前?但在这里,耶稣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人心中得安息的最终秘诀就是“到我这里来“,很清楚的是把自己当作解决烦躁不安的方案。西方神学家喜欢说,我们心中的都有一个神所放置的空洞或缺口(God-shaped void),这个空缺只能由神来填补。圣奥古斯丁(Augustine)就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神)为你自己造了我们,我们的心灵烦扰不安,直到来到你里面,才能得安息。”

耶稣将自己赐给我们,使我们得安息。多么奇怪得一个说法。解决烦恼,不能安息的方法,竟然是一个人 (当然基督教相信耶稣也是神)。后来才理解,神成为人的帮助这种说法,新旧约一脉相承。君不见旧约《诗篇》42章5节也这么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 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当然在旧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经文,都说神是我们患难中的帮助。《圣经》中的神,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真实,随时愿意对人间疾苦伸出援手,有情意的全能者。以上所引述的《诗篇》甚至说耶和华(神)是非常乐意地,并“以笑脸”帮助我们。

姹紫的野地之花。摄影:蓝炳焜

即然耶稣赐我们安息,那我们就来到祂跟前,说主啊,我是属于你的,祢帮助找,我把我的担心恐惧交讬给祢了。

耶稣也说我们必须负祂的轭,学祂的样式。轭是套在垦田的牛的木架子,农夫用轭,要使牛就范,驯服耕田。在此负轭有顺服,归顺主的意思。人要安息不能不归顺神,学习耶稣的言行。

要安息,就必须归回,归属神,同时学习主的样式或榜样。那你可能会问,主的样式是什么?答案也在这段经文里:柔和谦卑。耶稣一生有许多东西让我们学习,比如他的舍己,爱的榜样,当其中最大的是他的谦卑与顺服,自愿牺牲自己走上十字架的路。保罗说耶稣“本有神的形象,但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式,就自己谦卑,存心顺服,以至于死,却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书2章6-8节)。他是顺服的最佳榜样,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在十字架上“他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神”(彼得前书2:23)。

我们生活在一个堕落了的世界,难免受到罪的巨大影响;罪带来死亡与各种的痛苦。罪恶的威胁不断侵袭我们;世上许多的事叫我们无法安息,也许我们会为孩子,丈夫,妻子,父母,家人,甚至教会,社会,国家(比如说现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疫情),或为自己的健康,财务,工作忧心忡忡,无法安睡。得胜之道就是学习主的样式,背负他的厄。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鞭伤,使我们得医治;也因他在十字架所受的刑罚,我们已经得到平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相信,倚靠,安然交托主。

2020年3月31日

疫情蔓延读《哀歌》

文:张文光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这些,就在里面忧闷。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 (《耶利米哀歌》 3:19-25 和合本)

以上的经文取自旧约《圣经》中的一卷《耶利米哀歌》,一般上解经家都说是先知耶利米所写的。“哀歌”是旧约《圣经》中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英文称之lament。是一种因为一些真实事件,带来的伤痛而发出的恳诉或埋怨(complaint),但是“哀歌”又不单是恳诉,更重要的其中也包括了因为不明朗前景而对神发出的哀求(petition),最后是以确信神必定介入的祷告与赞美为结束。简单而说,“哀歌”不是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它们是因为生活遭遇到的各种伤痛挫折,而来到真实,有情意的神面前之恳求,哭述,进而赞美的心灵记录。“哀歌”往往有对过去痛苦经历的回忆,但是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期冀。这种憧憬与期冀所以仍能在绝望境况中产生,是因为以色列人对神是信实的神的这种体验与认知。“哀歌”肯定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有对象而发出的对话,这个对象就是神。所以说“哀歌”很贴切的表彰了圣经信仰,也是基督教信仰的特色:即基督信仰不是一种命题式(propositional)的信仰,而是与神对话的信仰 (dialogical faith)。

Photo by Lam Been Koon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家破“国“亡,被巴比伦铁蹄践踏,以色列人的最后残余国家南国犹大(Judah) 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大军所灭;犹大国的国王西底家与其他臣民被俘虏到外地为奴,耶路撒冷圣殿被掳掠,皇宫陷于火海。可以想象一个国家,国王与贵胄都成了巴比伦大帝国阶下囚,流亡在不熟悉的环境,而留在已经成为废墟的耶路撒冷的只是一些老弱居民,前景是多么的灰暗与绝望。耶利米回忆起他的“困苦漂流,就像是苦槿和毒草” (第19节,新译本圣经),而他直言:“每逢我的心想起往事,我的心就消沉” (第20节,新译本)。但是他接着说:“但我的心一想起下面的事,我就有指望 (第21节,旧版圣经和合本没有“下面”这两个字)。“下面”什么事?原来这下面的事就是“耶和华(神)的慈爱永不断绝,他的怜悯永不止息 ”(第22节)。接着他用信心宣告:“每天早晨都是新的;你的信实多么广大!”(第23节)。

晨光透过树林,照在蓝色的湖水上 (克罗地亚国家公园,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 Croatia)

当先知想起神的“慈爱永不断绝,怜悯永不止息“(第23节)时,他就重拾信心与盼望。他进而宣告:每个早晨都是新的!新的早晨,万象更新;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代表一个全新的可能,代表了希望。对于一个陷入绝望困境的人,能够重新来过是至关紧要的。能重新来过的宣告,甚至是轻声的提议,就像久逢干旱,迎来的及时甘霖,令人精神抖擞,振奋不已。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相信耶稣已经复活了,他今天,以后都与我们同在。他给人带来的是重新来过的盼望。

因此不管以往经历什么的挫折,失败,神是信实,慈爱,给人盼望的神。耶利米更说:神是他的“业分,所以,我必仰望他”(第24节,旧的圣经版本如和合本翻译为“福分”)。

神不会消失,不会不管人间疾苦,所以他成为我们的福分,产业。他绝对是不会让人蒙受损失。疫情可能增加,神的爱、眷顾却绝不改变,他的保守护理肯定增加。让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仰望耶稣,继续在艰难的时局,积极度日。

202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