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文光
台湾诗人杨牧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疑神》,是台湾洪范书店出版的。封面青色为底,中间是一个垂直浅黄色的方格,里面有一只狐狸,代表狐疑吧?书中谈宗教,谈神。用他自己的说法,这本书是在谈人如何因为自己的幻想和经验的激荡,“勾画出一形而上的符号,无以命之,竟称之为神。” 杨牧自称是泛神论者,什么都可以是神,但什么也都不是神。他最终追求的是真与美。换言之,何必曰神,重要的是探讨“真与美”即可。
想必,我们对神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相信有神,有的人相信没有神;只相信自己,或是看得到的东西。有的人觉得神看不见,也摸不着,无需纠结于信不信神,神存不存在的问题。只要靠着良心过活,不要害人;如果能够就进一步做做好事,造福社会即可。
另外一个也是来自台湾的著名作家张晓风则说,对她来说,“神”这个“名词” 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容词”。她说: “我需要知道的不是宇宙间有没有一种叫“神”的生物,而是“他的属性如何?” “他对我如何?” 如果他自己做他的神,我也就干脆自做我的人,我俩并不相干。就算他看我不顺眼,要把我掷进地狱火湖,那我也只好认栽。不过,如果他爱我,那就一切要重新衡量。如果我对他而言有其可贵处,如果他行事公平正义,那么,我不妨和这位上帝打交道。” (参其文:<宗教 ·文学 · 宗教加文学 –《 喜欢生命 · 散文卷》代序>)
张晓风睿智的指出,你相信的神是怎样的一个神,那才是关键。
基督教相信只有一个真神 (旧约<申命记>第6章4节的宣告,犹太教称之为Shema)。但是这位神是三位一体的神:那就是圣父,圣子,圣灵,同荣同尊,三个位格 (person),但是本质一样的一个神。我不在这里讲这个深奥的神学道理。我只讲这个宣告:“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一的儿子将他表明出来。”(参看<约翰福音>第1章18节)
是的,没有人见过神,但是《圣经》说,你看到一个人,你就看到神。这个人就是耶稣。他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个位格 。有许多非基督徒的文献都证明历史上曾有耶稣这个人。他在世上只活了33年。但是今天相信耶稣的基督徒不计其数,包括在中国。
基督教相信耶稣本来也是神,但是他为了我们降世为人。《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相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有一位因为传扬基督教而殉道的第一世纪的使徒保罗 (Paul),这样说到:“因为只有一个神,在神与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提摩太前书>2章5节)
什么是中保?英文是叫做Mediator,这个词汇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帮助做生意的双方,达致交易的人。有人也将它翻译为“调解人”。为什么需要调解,因为双方起了冲突,关系不好了,甚至决裂了。基督教的说法是因为人犯了罪,得罪了神。因此需要调解,关系才能和好。所以基督教追根究底,是关乎人与神的关系的宗教。我们相信这个神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力量,而是一个有情义的神。他能和人类建立关系的神。他爱着人类。不愿意我们灭亡,相反的忠诚的爱着人,就像父母仍然爱他们的不肖子一样。
神差派耶稣来到人间成为人类的代罪羔羊,偿还我们的罪债:”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哥林多后书> 5章21节)。
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偿还人类的罪债。十字架显明了神对我们的爱。圣经里有一句相当出名的经文,就是<罗马书>第5章第8节,它如此说道:“唯有基督(耶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杨牧说宗教不外乎意底牢结(ideology ,现在多称为“意识形态”),但他没有加以说明为什么他这样认为。他的《疑神》其实是一段段,长长短短,箴言式的文字。但是我相信<罗马书>第5章第8节的宣告,也经历了其中的真实。
上面提及的保罗,其实是初期教会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数一数二的奠基人物。他因为传扬耶稣的言行,其中最特别的是耶稣的复活,而引起当时犹太教宗教领袖的不满。他的言论也被有心人利用,扭曲,而引起民众的骚动。保罗最后被罗马官员拘捕,下监。当时的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的属地,保罗辗转被提到当时来拜访犹大省总非斯都 ( Festus)的罗马分封王亚基帕王二世(King Agrippa II)哪里去,而亚基帕王二世也想听听保罗的辩护。
保罗在亚基帕王等人面前,滔滔雄辩,包括阐述了他归信耶稣的经历,以及它所信的福音。当时在场还有总督非斯都。他听了保罗的辩护,非常生气,大声的说:“保罗,你疯了!你的学问太大,反使你疯了!” 保罗很平静的回答:“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疯了,我说的乃是真实和清醒的话。” (参<使徒行传>第26章)参看英文《圣经》就更加清楚:“I am not mad, most noble Festus,but speak the words of truth and reason” (NKJV)。
我相信宗教不是意识形态,相反的,虽然信仰是超乎理性的,但是它背后必定,也需要有理性的基础。
****
注:本篇文章首次发表于2019年12月1日,《南洋商报》电子版e-nanyang 的《牧羊人》版。现在这个版本有做点修饰。文章的来源是我在一个“小组”(即一班基督徒聚在一个家庭,唱诗,查考《圣经》,彼此交谈,祷告,比较轻松的聚会),为一群长者,包括非基督徒,讲解基督教信仰真髓的讲稿。文中引述了许多《圣经》的经文。据我所知,一般上报馆不太喜欢有太多《圣经》经文的文章;不过,最近似乎比较宽容,也可能是电子版,尺度比较松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