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看到伍燕翎刊登在《星洲日报》的一篇专栏文章,题目为《苏雪林的浮生记忆》,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也多一点认识这位经历民国,五四运动才女的事迹。初次认识苏雪林大概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候时常去基督徒写作团契的办公室,找《文桥》杂志的编辑同仁们聊天。基督徒写作团契的办公室在大马蓝球总会附近的卫理大厦(Wisma Methodist),楼下有一间基督教书局,当时名字为“智慧书局”。每次去写作团契一定会去智慧书局逛逛,浏览与购买基督教书籍。当时响应写作团契的呼吁,亦步亦趋的学前辈们写一些福音文章,投给报章。1991年有一次在智慧书局的大平卖角落看到苏雪林的《读与写》,不假思索地就买了下来。这本书是天主教光启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的,封面設計粗糙,直排,字体小且密密麻麻。当时也没啥细心阅读,只记得其中一篇文章揭露了苏雪林的世界观,当时还用黄色荧光笔做了标记。直到最近,才重新细心阅读这本书中她对读书,写作人的修养与技巧的心得,获益良多。也因为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这一位一生投入写作,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与作家,对她有点兴趣,也开始注意她的作品。
2017年间吧,中国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在八打灵的一个商场开了一个叫做“九丘书馆”的书店,里面摆卖的都是大陆出版的经典文学,历史,传记,国学书籍。让我这个书虫,欣喜若狂,毕竟八打灵没有一间像样的中文书局(但最后却印证了那句“好景不常”的老话)。有一天放工后,到九丘书馆浏览书籍,无意间看到一本题命为《逝水年华》的苏雪林散文集子。里面收录了苏雪林的多篇著名文章,如《绿天》,《鸽儿的通信》等。这些文章都是写她跟丈夫新婚时期的一些事迹与跟他的一些通信。我从伍燕翎的文章获知,苏雪林29岁奉母亲的命令,与工程师张寶龄结婚。 她的处女作散文集《绿天》就是记录了新婚愉快甜蜜的日子,所谓的“绿天”其实是侧写《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苏雪林在这些1920年代所写的文章中,把她的新婚生活描写成像在伊甸园一般。可惜这段婚姻维持不久,1949年苏雪林离开中国,辗转来到台湾。从此夫妻过着两地分隔的生活。或许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苏坚持不离婚。张宝龄留守大陆至离世,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维持了36年。我们不可忘记苏雪林所处的时代是女性被歧视,地位不高的時代。离开丈夫,家庭,一名女人是甚难生存。从堅持不離婚这件事,以及過後他怒駡魯迅几近半個世紀,可以看出苏雪林的倨傲与勇敢,同时也揭露她坚持自己的看法的性格。
苏雪林独立思想的格性也流露在《读与写》内几篇谈作家的修养的文章中。90年代第一次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苏雪林铿锵有词地提倡另外一种世界观。她力排众议,拒绝当时流行的进化论思想;拒绝一些鼓励人生无意义,弱肉强食的唯物论说法。她承认两次惊天动地的大战,把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毁灭了,留给世界的只是混论、谎言,愚蠢,无理性的暴力等。但是苏雪林没有因此而犬儒,她说可能我们无法否认地球在渐渐衰老,太阳系也至终会消灭,但是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浩瀚宇宙是怎样创化的,演进的,保存的,我们能解答吗?翻开《读与写》映入眼帘的是褪了、浅黄色的段落: “冥冥中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智慧在生化,管制,操纵着这一切“。”这个万象森罗,秩然有序的宇宙之形成,绝不是无意义的,既不是无意识,则必定是善的,我们若能体会天心,则我们的人生观又怎能容许消极悲观呢?“ (页88)她下了结论:”我们在人生舞台上,无论做主角也罢,做个跑龙套也罢,都该拿气力来好好的表演一下。“ (页89)
或许,正是这种人生观支撑了苏先生一生积极,进取,不妥协,甚至一些近乎偏激的行为与言论。
(2022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