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光
晨砚原名黎美容。早年毕业于吉隆坡美术学院。1980年与陈仰芬同获海外优秀青年奖。后联袂赴台研习陶艺。1982年成立慕泥陶舍,现为负责人之一。身体力行的创作陶瓷,成绩斐然。2001年加入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 (外界较认识其称为“文桥传播中心”的事工组织),成为全职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工作包括负责三家报章的“福音版”(即本地报章专刊登带有基督教色彩文章的版位)之编辑工作。现为文桥传播中心的文字部主任。
拉曼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文荣在晨砚的小说《1961》之序文〈晨砚小说的神性书写〉中,称赞晨砚为本国“神性书写”作者中的佼佼者(另外一位是丁云)。根据许文荣的看法:所谓“神性书写”指的是一种文学写作的倾向,把个人的灵性体验,神性思考、信仰经历、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对终极生命的叩问等,化为文学的形象、叙事和话语。这与刻板的说教语言,那些直接的见证文章有别(参页7)。
晨砚的文学历程
仔细查考晨砚的写作历程,我们发觉晨砚不是一开始就写带有基督教色彩的文章;根据她自己的说法,开始写作时是在1979年,“那是不得不写”(《且酿彩虹》自序,页2)。第一篇小说为〈雕刻家的失恋〉,后继续写了〈花〉,〈窝暖春回〉,〈蛙国情歌〉,〈不用树胶擦的人〉等。那时的文章,“文字里头有很多的无奈和挣扎”(参《且酿彩虹》,页3)这些早期的作品,都收录在1995年12月出版的《且酿彩虹》第一本集子里。
1983年以《庐山烟雨浙江潮》参加台湾联合报世界小说征文比赛,一举进入决赛。而且获得评选委员会很高的评价。评选委员之一的司马中原赞许晨砚的作品“文字简练,意念晶莹圆熟”(参《且酿彩虹》页12)
可惜《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后,约有10年的日子,她停止小说的创作。这期间只是写些艺评,专栏文章,散文。为什么停止写小说? 根据晨砚自己的说法: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曾十分怀疑,花团锦簇,百花齐放只是人类绝望的理想”,“理智、美、现实、人性的挣扎,搅在一起,是一团大混乱”,我在1980年写〈花〉的时候,这个倾向已经很明显。一个连自己内心都不能处理好的人,有偏要挣着去正视人生,是冒何其大的险,且要将“一大团大混乱”付诸文字,到最后我自己也不能把持了。” (参其文〈游不出去的打架鱼—从神学角度看小说〈化装的故事〉〉,收录于《1961》,页63)。
新的里程碑
1992年是晨砚生命中的里程碑,因为在这年4月她受洗正式加入教会。基督信仰使她对生命有新的领悟,1993年重新执笔写小说,而且越写越精彩。1993年她写了〈蕉风岭〉,注入许多基督教的思想,元素。永乐多斯说她:“从新的角度来诠释人生的苦难和重新诠释爱”。这篇小说获得香港《亚洲周刊》第三届环球小说比赛入选佳作。
晨砚的文章不只是在基督教圈子被看重,此次她的获奖,我认为绝对不是“一小撮人拥抱在一起取暖”的活动(套用黄锦树的形容词),而是本地基督教文学界适当地表扬了一位在马来西亚文坛占有一个重要席位的作家。
晨砚作品一览
晨砚可说是多面手,小说,散文,童书都到家;而且著作等身,兹将晨砚的作品胪列如下:
1.199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子《且酿彩虹》(千秋出版社)
2.1997 年出版第二本书,《我们不知道》这是文桥传播中心为她出版的第一本书。
3.1999年11月出版了《镕请铸理》(吉隆坡美术学院出版)
4.2001年出版《我因你的名认识你》(文桥传播中心)
5.2002年出版基督教信仰小说《阿爸,我要你的爱》(文桥传播中心)
6.2003年出版《人在基因图谱》(文桥传播中心)
- 2004年出版《二氧化锰妈妈》(大将出版社)
8.2006年出版《熨斗》(文桥传播中心)
9.2006年12月出版 《一根扁担》(新加坡青年书局)
10.2007年6月出版儿童绘画书本《爸爸,你在这里!》(文桥传播中心)
11.2008年出版童绘画书本《红瓶子绿瓶子》(文桥传播中心)
12.2008年出版小说《1961》(文桥传播中心)
13.2010年出版《让文字化凡为奇》(文桥传播中心)
14.2014年出版童绘画书本《骂人衣》(文桥出版社)
15.2015年出版《千言万语从何写起》(文桥传播中心)
大体上晨砚的作品可以分为散文,小说,童书,以及教导有兴趣写作者(尤其是从事基督教福音写作的“笔兵”)如何提高文章素质之书。
作品风格与特色
我绝对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者,平常也没有什么时间仔细阅读,更不要说是研究文学作品了。然而,回头想想,如果文学作品只是给专家学者来阅读,那文学的天地也未免太狭小了吧?好啦,我就野人献曝,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讲讲晨砚作品的特色。
简约朴素,以小窥大
我个人认为晨砚的文字简练,朴素,甚少长句子。她的散文多围绕日常生活细节,小事,以小窥大,以简约的笔触,点染生活情趣,并寓意于〈圣经〉或基督教的价值观。从平凡见不平凡,从小事引出一些哲理。
例如她的作品有多篇谈到如何制作陶瓷,我从中学习到什么是生坯,什么是钠,什么是釉(釉就是陶瓷坯体上的那件外衣(参〈瓷林秘笈〉,收录于《我因你得名认识你》,页58),什么是裂纹釉等。
晨砚在〈釉惊〉(收于《我因你的名字认识你》,页56-57)这篇文章谈到“鱼子纹”,“百圾碎”,“金丝铁丝”等釉的裂纹,引申出陶艺家接纳这些“缺陷”,“在陶瓷一端出窑时,他们就用笔在坯面扫上墨汁,使其渗透,然后把多余的墨汁冲洗冲洗,这”碎碎裂裂“一摆上加架子,许多人惊叹,许多人不明白。”她接着说:“谁今天站出来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可能是“鱼子纹”、“百圾碎”、 “金丝铁丝”,或“文武片”,我们都有裂纹的,外在的起起落落使我们不由己“釉惊”,在陶瓷业原有的规格中,几成“次级品”。这是一场包容,有惊颤而没有彷徨,当年伊甸园中因吃禁果而惊恐,上帝见两人躲藏,便呼唤,又问:“你在哪里?”他接受了这惊裂的器皿,又施涂墨汁。所以,今天,我们看起来还摆得上架子。”
在〈窑边陈请〉这篇文章 (收录于《我们不知道》,页30-31),晨砚再次用制造陶瓷中一个叫做“素烧”的程序,来引申神给我们“重建”,“修复”的恩典。
在〈落荒〉一文中(收于《我们不知道》,页38-39)晨砚用微不足道,完全不显眼的泥土,来谈到上帝是那位首先赋予泥土生命的,他把泥土造成“亚当” (第一个人),从而带出神是陶匠,我们是泥土,神与人有着亲密关系的道理。
在〈完美的包装〉一文里(收于《我们不知道》,页18-20),晨砚从香蕉皮,鸡蛋壳,银杏的硬壳,莲子壳等引申出神的奇妙设计。
丰厚文学底子,充满知性
晨砚文学素养极佳,文章满是信手拈来的佳句、典故,诗词歌赋,例如:
* “教人心头不期然生出一缕如风从极远荒漠处带来的苍凉” (引用雁白的《云淡风轻的日子》,《一根扁担》,页64 )
* “四时佳兴与人同” (〈完美的包装〉,《我们不知道》,页18)
* “春菲满园随意剪” (〈从厨房到教堂〉,《我们不知道》,页14)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鸟惊心〉,《我们不知道》,页70)
* “来时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罢如江海凝清光〉, 《我们不知道》,页84)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大卫王的EQ〉,《我因你的名认识你》页82)
* “一双瞳人剪秋水” (〈瞳人〉, 《我因你的名认识你》页105)
* “杳霭流玉,悠悠花香”(〈扬起你的花被来〉, 《我因你的名认识你》页114)
晨砚的文章显露出她的博学,时将中国文学中的诗词歌赋与《圣经》的故事,非常自然的融入文章中。让人读来有所学习。换言之,她的文章也是知性的。虽然援用经典,但完全不会给人掉书包或说教的感觉。比如说从〈甘棠遗爱〉这篇文章,让我学习到《诗经》中〈甘棠〉这首诗的历史典故,涵义。从〈锦衣夜行〉这篇文章 (收录于《我因你的命认识你》,页22-23),我认识了这是汉高祖刘邦稿出来的。晨砚很幽默地把刘邦的夜行锦衣与《圣经》挂钩,说《圣经》中也有提到三件只能在夜间,暗暗穿上的“锦衣”:行善,祷告,禁食。
从〈一碗浓汤〉,我认识到晨砚所喜欢的美籍犹太作家波纳德·玛拉末(Bernard Malamud ),与他的一个短篇寓言小说《雷云天使》(The Angel Levine)。(参《一根扁担》,页50-52)
善于寓意于《圣经》真理
在〈亏得有限〉这篇文章中,晨砚从一间24小时的药房说起,说到她曾光顾这间药房五六次,都是半夜零晨,而那药房里唯一的医生竟端坐在他的位子上,又能和气冷静的问病和诊断。他是人吗? 晨砚问。医生难道不疲倦吗,“一天24小时留在药房,岂不形同坐牢。”后来这间药房关闭了,她说关闭的理由不详,但是应该是因为人的有限。又引用马共总书记陈平所说“打仗打死就算了,长期挨饿实在很难受。”来说明人会饥饿,这也是人的另一个形式的有限。说到这个看似简单,但是许多人忽略的真理。画龙点睛的是这段:“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有限“,到最后脚下还有一条画的清楚不过的粗线:波尔博最近死了,一张晦暗的床,殊不知这正是上帝的美意。”人因觉得有限,便会勒缰”,“试想希特勒这班人等都万寿“无疆”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不想活了”。接着她引出〈创世纪〉里记载,神因为人的犯罪,而把人赶出伊甸园,“他们的子孙以后面对了许许多多的“有限”。但是:“亏得这“有限”,我们知道节制、反省,我们懂得谦卑,我们从自我膨胀中逃脱出来。亏得这“有限”,人类存留至此。”(《一根扁担》,页31)
〈去罪化〉与〈上帝的环保工程〉(收录于《一根扁担》)间接地,巧妙地把基督教的救赎论宣扬出来。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晨砚的文章没有强硬的凛凛大言,套用她自己的形容词“没有义正“词严”,只有淡逸冲和之味,“犹之惠风,荏苒在衣”,轻柔的风拂动衣襟,使人仿佛置身在开满野百合的山间……” (《我因你的名认识你》,页112)
文章充满的是对人性的探索,对生命的关怀,对神的爱的婉约抒发。其中有大部分尝试轻轻地将基督教的观点带出来。
在《一根扁担》中她引述余光中对文字的“伟大品质”的见解:“伟大是一种品质,一种不腐烂的成熟,不幼稚的新鲜,既厚实,又精美;既深刻,又自然。它是一种整体的饱满感,不易分割也不容分析。”
她说:“余先生的那几句话却堪为写作人的暮鼓晨钟,尤其是写专栏的人,我们得小心自己的馊味和涩味;讲究内涵而又不给人不胜负荷的感觉,精致又不雕缕过分,因为那又有伤天真。”(页32)
我相信晨砚真的是将以上一番话作为她写作的指引,因为她的文字特色,恰恰是既没有馊味,也没有涩味;有内涵但又不给人不胜负荷的感觉;精致又不雕缕过分。
存心真诚,澄清明净
永乐多斯说晨砚的文章“就是她内心世界的体现,她那善良的心,那颗悲天悯人的新,跃然纸上,不论是她的散文也好,小说也罢,让人读来心动。”(参〈横看成岭侧成峰〉,《且酿彩虹》序文,页8)
根据晨砚自己的说法,她写作是“始于”口供“:“现实中残苛与鞭打,心里受不了,便一字一字的供了出来”。(《且酿彩虹》,自序,页1)
而她“向来对苦难和人的缺欠特别敏感,有时弄得真不知何以自处……在混乱中我仍然希望这些苦难可以成为过去,我深切盼望一个“救赎”的出现。我们厉身绝望,若能因此看到“人”的卑微和不足,这里面便有了真希望。人的尽头,便是救赎的开始。这里面便有了积极的意义。“(《且酿彩虹》,自序,页1-2)
她羡慕明朝画家董其昌所说的境界:“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理想的创作境界当是:先求神凝气静,然后才着墨,一管在手,总先作千秋之想。”所以她取了个笔名,叫“晨砚”。“祈求内外澄清明洁,不染尘埃”(参《且酿彩虹》,页19)她也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保持纯净的心,是我最大的愿望。“(《且酿彩虹》,页21)
在《我因你的名认识你》中的一篇文章里,晨砚提到林语堂对什么是好文字的说法:“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她看重“本味”,提倡文字话语要“可嚼”,“原味足,葱蒜辣椒便可少用”。(参页111)。
〈蕉风岭〉与晨砚的基督信仰(神性)书写
晨砚的第一本小说集子《且酿彩虹》是未洗礼前写的,里面有四篇小说,三篇是写于1993年(未洗礼前)。这四篇小说:“篇篇都是散放着一个人对大时代,大环境,甚至对命运安排无法反抗的无奈感”(永乐多斯语,页12)。永乐多斯说《且酿彩虹》里的前三篇小说“多少带着悲观,但《蕉风岭》却开始化悲愤为力量,显示她的思想正慢慢改变,而这改变……让人觉得可喜的”(页14)。
我尝试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蕉风岭》。
在前面三篇小说中,晨砚说她感到“……人其实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命运。80年代到了台湾,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在那儿我接触到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老军……”“……人们实在是在一个大漩涡里流转”(自序,页4)。
〈蕉风岭〉其实也重复了这个人的无助感,对人性良善的幻灭感,加上质疑爱心行善的用处,其中也包含了主角许多"穷则呼天"的描写,但是,整体来说这篇文章的基调是较为乐观的,因为主角的“呼天”不是一般性的,而是向一位有情意的上帝的忏悔与呼求。让我们来看看晨砚的蓄意安排: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我”为主角。主角是一个妇女,开了一间小小的西式面包糕饼店。自己作老板,请了5个工人。她有个在酒店做经理的丈夫,3岁的女儿小维。她尝试对人好,以爱心待人,但是却尝到“恩将仇报”的“背叛”。因而心灵深受创伤;开始质疑爱的用处。她问了两次:什么是有根有基的爱?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或许较好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要对人好?)
故事重点说女主角觉得很累,3岁女儿小维太黏人了。于是被迫请了一对印度裔母女来到她的西饼店工作,做母亲的叫克丽丝丁,她帮忙料理店的事务。克丽丝丁的女儿伊娃则帮忙照顾小维,作她的保姆。女主角觉得自己是个满有爱心的人,她在自己的西饼店,三申五令实践爱。她希望在这个个人的小天地,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不让一只苍蝇飞进来,员工必须穿着整洁” (晨砚语,参其《千言万语从何写起》,页162)。但是事与愿违,邪恶偏偏粗暴地闯入她平静的小天地:克丽丝丁中邪了(或者是假装中邪来骗财)。她也发现伊娃画了一张满了蛇的画,甚至怀疑是伊娃用来蛊惑甚至咒诅小维的。女主角的牧师说必须将这画毁了,但是伊娃却将它藏匿,这些事令女主角震撼,爱心的根基几乎瓦解了。
我个人认为除了这个爱人反被人害,恩将仇报的主题外,〈蕉风岭〉也是一个对基督信仰不太热心的人的灵命成长记录。晨砚借着最富有宗教性质的活动,即祷告来呈现一个人穷则呼天,一步一步靠近神的属灵历程。从中也带出基督教的核心伦理:要爱你得仇敌,为他祷告。
永乐多斯说这篇文章中段“结构松散”(参《且酿彩虹》,页14 ),我仔细阅读这段,发现中段是写海湾战争,写变成野兽的姑爷仔,把娼寮弄得像个祭坛,充满符咒,人骨,迫那些陷入网罗的少女滴血宣誓;写连锁信件的荒谬;写员工一窝蜂到附近山边挖水晶,因为水晶像宝石,与运程有关系,能辟邪等。我想这些不是松散,而是故意加进去的,主要是要描绘人心离开了真神,什么都能干,什么都相信的光景。勾勒出一旦人离开上帝真光,人心难免被幽暗笼罩。
如果我们细心阅读,这篇中篇小说一共有12处关于祷告的描写(页228, 231, 234, 235, 243, 244, 246, 251-252, 255, 255-256 ) 。详尽描写一个不太热心的基督徒如何看待祷告,从平淡的日子中轻描淡写的祷告,到紧急时刻,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时的呼天抢地,一步一步地朝向上帝的心坎走去的心路历程。而最重要的当然是结尾时,女主角的女儿小维充满童稚的祷告: “……主啊,我现在有新的心,那心有绑蝴蝶结和有钻石的,很美丽的,主啊,请你也爱伊娃,请你也给她新的心,请你保护她,你叫她不要害怕。我跌倒,她有扶我起来,我爱她,主啊,我也不怕,你在我的心里,我知道你是真的,你就伊娃回来和我玩耍,好吗?”
这段祷告词,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加害于自己的人祷告,求神赦免他们的意味(参〈路加福音〉23章34节:“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耶稣生前也曾说过:“要爱你们的仇敌!要善待恨你们的人!要祝福咒诅你们的人!要为凌辱你们的人祷告!”(〈路加福音〉6:27-28)(和合本修订版)。使徒保罗也说:“逼迫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要咒诅”(〈罗马书〉12:14)。
小说最后呈现出宗教的“提升”力量,使人反躬自省,继而进行心灵更新的工作。按照人的本性,对伤害我们的人,我们顶多不要还击,但是要我们为伤害我们的人祷告,祈求福气,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一个毫无种族偏见、不自以为义,天真无邪的小孩却做到了。〈马太福音〉18章3节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像小孩子一样,决不能进天国”(和合本修订版),〈蕉风岭〉结尾部分不正是这段宣告天国伦理之经文的一个最好演绎,上佳说明吗?
(晨砚为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基督教文字薪火奖”的得奖人。颁奖礼于2015年9月4日假吉隆坡福音堂举行。以上文章为我个人当晚对晨砚作品的简单评述。)